一瓶可樂17元! 從泰國曼谷711 瞭解大麥克指數 (購買力平價理論)

背景故事

哈利9月底和2位好友到曼谷4天4夜自由行(因為出發班機誤點,到Suvarnabhumi機場已經是當地時間凌晨1點了..),拜了四面佛、第一次抽大麻、看了人妖秀、朝皮耶河上晚餐、去了考山路/Nana Plaza – 曼谷燈紅酒綠的夜生活都在這(笑)。但大概是學了4年經濟的後遺症,每次買東西的時候我都會跟台灣的價格做比較,加上看到曼谷極度落後(當地大多公車是沒有窗戶的,也就是連冷氣都沒有..)與繁華的雙面,讓我對這個兩極化的城市充滿好奇,所以,就讓我們從當地的7-11架上的可口可樂來看看泰國人的購買力吧!

泰國經濟概況

進入主題前,先來看看基本數據 :
2022年泰國GDP約4,953億美元,人口7,169萬人,人均名目GDP為6,908美元,為了讓大家更有感覺,一定要拿台灣做對比囉 : 我國GDP約7,604億美元,人口2,389萬人,人均GDP為32,756美元(看到這個相信大部分的人會很無感,像哈利目前27歲,本業年薪也還在拉低平均值QQ)

什麼是大麥克指數?
(A.K.A.購買力平價理論Purchase Power Parity)

經濟學中的購買力平價理論(PPP),指的是理論上,同一種商品應該在全球各個國家有相同的價值,並進而決定各國的貨幣匯率,那為什麼叫大麥克指數呢? 1986年,經濟學人雜誌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理解這個理論,想找出一種在世界各地都有,而且差異不大的商品來作價格上的比較 – 經過一番爭論,最後就由當時已在54個國家販售的麥當勞大麥克漢堡中選囉!

回到這次的泰國行,走進曼谷的7-11裡,我驚訝地發現架上的瓶裝可口可樂居然只賣19泰銖! 而1元新台幣約兌1.1元泰銖,所以換算回台幣更是只有17元! 但也在這時,我想起台灣的7-11前陣子又漲價了,現在1瓶600c.c可樂要35塊台幣.. 到這裡,經濟學教授會皺起眉頭 : 根據PPP,1元台幣理論上只能換0.54元泰銖(因為在台幣 : 泰銖 = 1 : 0.54時,泰國19泰銖的可樂才會跟台灣35塊台幣的可樂有相同價值),看起來目前台幣對泰銖高估了204%(1塊台幣理論上只能換到0.54元泰銖,結果實際上卻換到1.1泰銖!)

其實泰國人均GDP應該更高?

那又如何? 現實就是1塊台幣兌1.1元泰銖阿,1塊台幣只能換0.54元泰銖終究是理論,那PPP有什麼用呢? 友人A說。 確實,購買力平價終究是一個”理論”,台幣兌泰銖不可能因為兩國可口可樂的價差從1 : 1.1變成1 : 0.54,但有發現嗎? 上面聊經濟概況時有提到,泰國人均收入(GDP)為6,908美元,台灣則是32,756美元 (約是泰國的4.7倍),有趣的事情來了,如果2國人都拿全部收入來買可樂(美元 : 台幣 : 泰銖 = 1 : 30 : 33),那泰國人工作一整年可以喝1.2萬瓶可樂,台灣人則能喝2.8萬瓶 – 雖然我們收入是泰國4.7倍,但可以買的可樂數量卻只有2倍多! 換句話說,如果把人均年薪能買1.2萬瓶可樂的泰國人放在台灣,他們的年收入會相當於14,000美元(才能用35塊台幣買1.2萬瓶可樂),考量2國物價差異後,泰人收入整整增加了一倍!

重要的不是賺了多少,而是可以買多少東西!

從曼谷7-11可樂賣17台幣(19泰銖),而台灣7-11賣35台幣,就可以輕易地看出,同樣是賺35塊台幣(或38.5泰銖),泰國人可以買2瓶Coco-Cola,但台灣人卻只能買1瓶 – 經過PPP調整後,泰國的每塊錢居然等於台灣的2塊錢! 所以之後每當你到了一個新的國家,好奇他們到底是貧是富而打開Google Chrome搜尋 “人均GDP”(GDP per capita時),可以試著改成 “實際人均GDP”(GDP per capita, PPP),說不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呢!(笑)

排名國家經PPP調整後實際GDP
(百萬美元)
1中國$24,861,000
2美國$21,132,000
3印度$9,279,000
4日本$5,126,000
5德國$4,424,000
6俄羅斯$4,078,000
7印尼$3,246,000
8英國$3,136,000
9巴西$3,128,000
10法國$3,048,000
11土耳其$2,668,000
12義大利$2,478,000
13墨西哥$2,418,000
14南韓$2,289,000
15加拿大$1,832,000
16西班牙$1,798,000
17沙烏地阿拉伯$1,594,000
18伊朗$1,319,000
19波蘭$1,318,000
20澳洲$1,279,000
21埃及$1,264,000
22泰國$1,223,000
23巴基斯坦$1,211,000
24台灣$1,143,000
THE WORLD FACTBOOK
台灣為2019、其餘為2021年預估數據